当前位置:农富录>致富周边>科普>

水稻稻瘟病发病分级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?

科普 阅读(6.49K)
水稻稻瘟病发病分级,水稻稻瘟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?

阴雨连绵,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,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,病情扩展迅速。同—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,秧苗4叶期、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,圆秆期发病轻,同—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。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。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,抗病力弱发病重。光照不足,田间湿度大,有利分生孢子的形成、萌发和侵入。山区雾大露重,光照不足,稻瘟病的发生为害比平原严重。偏施迟施氮肥,不合理的稻田灌溉,均降低水稻抗病能力。

适温高湿,有雨、雾、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。菌丝生长温限8-37℃,最适温度26-28℃。孢子形成温限10-35℃,以25-28℃最适,相对湿度90%以上。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-8小时。阴雨连绵,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,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,病情扩展迅速。

有利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:种植感病品种、比如龙洋系列、松粳系列等。气象条件是低温、寡照、雨日多、湿度大等。另外施用氮肥过多、过晚、水深、水凉等都有利稻瘟病的发生。

光照不足,田间湿度大,有利分生孢子的形成、萌发和侵入。山区雾大露重,光照不足,稻瘟病的发生为害比平原严重。偏施迟施氮肥,不合理的稻田灌溉,均降低水稻抗病能力。

引起稻瘟病大发生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。造成年度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;造成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条件,是栽培管理措施和品种的抗病性。

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,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,植株生长过嫩,抗病性降低易发病;未及时烤田,长期灌深水,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;栽培过密,田间通风透光差,虫害严重的田块易发病;管理粗放,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的田块易发病;长期阴雨,长期灌深水,气候温暖,日照不足,时晴时雨,多雾,重露易发病;土壤温度低,阴雨连绵,日照不足易发病,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,抗病性差易导致大面积发病,偏施,迟施氮肥易发病。

在影响稻瘟病发生和流行的气象因素中,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,其次是光照和风。当温度在20-30℃,湿度在90%以上,稻株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达6-10h。则分生孢子最易萌发和侵入。

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。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,萌发侵人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,形成中心病株。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。菌丝生长温限8—37℃,最适温度26—28℃。孢子形成温限10—35℃,以25—28℃最适,相对湿度90%以上。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—8小时。适温高湿,有雨、雾、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。

稻瘟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品种、肥水管理和气候等条件的制约,其中品种的抗病性强弱是内因,肥水管理好坏是影响水稻抗病力的主要因素,气候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。

长期连阴雨、长期灌深水、大水串灌、气候温暖、日照不足、时晴时雨、多雾、重露易发病。土壤温度低,阴雨连绵,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,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,抗病性差极易导致大面积发病。偏施、迟施氮肥,均易诱发稻瘟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