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农富录>致富问答>有问必答>

褐飞虱防治方法有哪些?

有问必答 阅读(2.52W)

问:褐飞虱防治方法有哪些?

褐飞虱防治方法有哪些?

褐飞虱如果发生后不及时,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,让农民朋友白忙活一场。

水稻对褐飞虱有较强的耐害能力,田间有少量褐飞虱发生时,水稻生长发育不受影响,一般不需要用药防治。但在褐飞虱大发生的年份,如果水稻生长前中期褐飞虱迁入量大,应及早用药控制田间害虫数量,减少害虫基数。在水稻生长前中期预防性用药,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穴500头,也就是一穴有5头左右。到水稻生长中后期,褐飞虱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穴1000头,也就是一穴有10头左右。离收获期不远的水稻,茎秆等组织老化,耐褐飞虱危害的能力强,防治指标可以适当提高。

用药防治褐飞虱,一般要求在若虫孵化高峰期用药。此时用药,害虫发生集中,而且对药剂敏感性强,即使用敌敌畏、毒死蜱等持效期短的药,也能将田间褐飞虱大量杀灭,使其群体数量下降到不足以造成危害的程度。

褐飞虱防治的一些内吸性药剂:

目前适用于防治褐飞虱的药剂中,具有内吸性、持效期又长的药剂,除了噻嗪酮外,还有吡蚜酮、氯噻啉、噻虫嗪、丁硫克百威等。这些药剂又各具特点,生产上可以灵活选用。

噻嗪酮又名优乐得、扑虱灵、稻虱灵、稻虱净,为灭幼脲类杀虫剂,触杀作用强,也有胃毒作用。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,致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,一般施药后3~7天才能看出效果。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,但可缩短其寿命,减少产卵量,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,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。对飞虱、叶蝉、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,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。对天敌较,综合效应好。该药在生产上应用多年,褐飞虱已对它产生一定的抗性。

吡蚜酮又名吡嗪酮,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,同时还有内吸活性。在植物体内能在木质部和韧皮部输导。适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,尤其是蚜虫科、粉虱科、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,作用速度慢。25%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稻飞虱,每亩推荐用药量为16~20克。

氯噻啉是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,有触杀、胃毒和内吸作用,广谱、、低毒、低残留,害虫不易产生抗性,对人、畜、植物和天敌。

25%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,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代烟碱类杀虫剂相似,但具有更高的活性。具有胃毒、触杀、内吸作用,作用速度快、持效期长。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、飞虱、叶蝉、粉虱等防效较好。

丁硫克百威对昆虫具有触杀及胃毒作用(在昆虫体内代谢为有毒的呋喃丹起杀虫作用),具内吸性,持效期长,杀虫谱广。目前登记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药剂有金好年等。

上述药剂虽然具有内吸性,但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用于防治褐飞虱时,仍应加足水量,一般手动喷雾器喷雾每亩用水量要达到50~60公斤,用弥雾机喷雾每亩用水量应达到40公斤。这样可以将药液喷到稻株基部,发挥其触杀作用,同时有利于水稻吸收,发挥药效。施药后田间一般应保持水层2~3天。